临沂古稀老人迷雕刻 20年刻刀不离手只为有个乐

发表时间: 2024-01-17 来源:ballbet艾弗森app

  “虽称不上艺术品,摆起来也挺好看的。”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家住临沭县石门镇大岱村的张学义老人就刻刀不离手,天天都会抽出时间琢磨雕刻。20多年来,他凭着一股兴趣,雕琢出多幅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作品。

  二龙戏珠,龙凤呈祥,花鸟走兽21日中午,记者来到石门镇大岱村,刚迈进张学义的家,这些木雕作品就呈现在眼前,造型生动,线条流畅,令人震撼,这些都出自主人张学义之手。

  据了解,张学义老人今年71岁,是附近远近闻名的巧手匠。农闲时节,他会到处搜集树木或者奇形怪状的树根,带回他的“工作室”,利用木头、树根形态和肌理的天然之美,再根据不一样的材料巧妙构思,进行打磨创作。

  提起雕刻,老人笑着说,上学时他只读到四年级,后来由于家里困难,就不上了,“以前我就爱绘画,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没事的时候就想画,作为农村人,家里都说我不务正业。”

  张学义和记者说,由于家里老一辈都是干木匠的,他从20岁就开始跟着学习做木工活。“那时候都是打个家具,做个八仙桌、柜子啥的,农村人也没啥讲究,只要刷上漆看着好看就行。”张学义说,有一次他打完家具以后,在家具周围刻了一些花边,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刻得不是太好,但用户看到很高兴,还特意加了一点钱。从此我就喜欢上了雕刻。”

  随后,记者在张学义老人的“工作室”看到,这是一间只有五六平方米的民房,中间摆放着一张桌子,附近放着一些制作木雕的用具,地上有一件还未完工的根雕。“我从小就对木活比较痴迷,人老了总要有事干,活着才有意义!”老人边雕刻边对记者讲述。

  张学义和记者说,他干了近20年的木匠,后来由于各方面原因,活不多了,就不干了。“不干木匠了,有了更多的时间,特别是近20年,除了种地,农闲时我基本就做这个。”张学义说,做一件木雕作品过程十分繁琐,要通过剥皮、清洗、阴干、锯、凿、刨、锉、磨、打蜡等二十多个步骤,精雕细刻,有时一件作品需要数月,甚至数年。“虽然费事,但看到一件作品雕刻成功,自己心里特别高兴!”张学义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这是我创作的第一件作品,叫高山水秀龙花园,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指着座椅边的一件木雕作品,张学义老人和记者说,那是1995年的时候,他外出串门时发现了这块木头,“当时那边在挖沟修路,不少断裂的木头、树根被废弃在一旁。看着可惜,我就拎了一个回家,想着能不能废物利用一下。”

  老人和记者说,他用来雕刻的工具大多数都是做木匠时留下来的东西,一个榔头、两把锯、一把斧头和几个刻刀。“现在虽然有了电动工具,但我依旧是觉得刻刀、榔头用着最顺手。”老人说,虽然没学过美工,但他根据绘画出来的图形,能够一笔笔地雕刻出来,“没想到成品效果蛮好,作品也得到了家人和亲属和朋友的鼓励,我的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

  张学义和记者说,从他迷上了雕刻,没事就出去搜集树木或者奇形怪状的树根,回来后就进行创作。二龙戏珠、高山流水、骄傲的仙鹤、漂亮的荷花“好一点的木头,就做精细点的作品;差一点的,就做些小动物等作品,一般都是先作画再雕刻。”张学义介绍说。

  “他的兴趣坚持了20年,我帮他清理了20年的垃圾。”一旁的老伴怨道,为了支持老张,她特地收拾出一间屋子来放置他的各种工具及作品。“虽说他乐此不疲,可毕竟年纪一大把,这又是力气活,我还是希望他少做些。”老伴心疼地说。

  可张学义却没有罢手的意思,“雕刻让我的生活变得特别充实,我还要继续做下去,不为赚钱,就是图个老有所乐。”张学义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