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低估了这届年轻人对传统的爱恋非遗变年轻了

发表时间: 2023-11-20 来源:ballbet艾弗森app

  非遗给人的印象总是古老而传统,当下青年又喜追求新潮和前卫,玩的是摇滚、说唱、电竞、二次元……很难想像他们会对非遗产生强烈的兴趣。

  而这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时间的味道》《寻找老手艺》等纪录片,以及《国家宝藏》等综艺娱乐节目意外在年轻人群体中走红,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新的“国潮”,年轻人也慢慢的变愿意去了解和体验非遗。有这么一批年轻人,开始回过头去,重拾老手艺。

  泥塑、木工、金工、刺绣……他们低着头,做着或许千百年来总有人做着的一样事,但又似乎带着新的气息、新的思考、新的向往。他们把一些新的元素和创意与非遗结合起来,让“非遗”变成了一种“潮玩”,开始在网上掀起了一股非遗文化的新浪潮。原本关于非遗的刻板印象似乎也正在一步一步消解。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几位你可能还不够了解的非遗青年,你或许会发现,印象中又古又旧的非遗,也可以很年轻,也可以很好玩又新潮。

  面塑,是我国民间工艺中很有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也是家喻户晓、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在北京,60岁往上的老辈儿对“面人郎”都不陌生,其面塑精巧细腻,方寸之间别有洞天。后来,面人渐渐退出了日常生活,幸而被列入了非遗名录,得以传承下来。

  “95后”、北大研究生、文艺体育发烧友、演过话剧、剪过片子……看上去和流行文化更为靠近的郎佳子彧,打破了手艺人“年纪略大”“古旧”的刻板印象,是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

  与祖辈、父辈不同的是,郎佳子彧不仅仅专注捏面人技法的传承,还不断尝试创作新的作品,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他创作的“三头男孩”,一个闭眼凝神、一个哀愁、一个嬉笑,似乎表达着他情绪的复杂和多面,但这又何尝不是所有现代人的隐喻呢?

  于郎佳子彧眼中,面塑创作已成为他认知社会、思考问题的载体,好作品的标准。他为钟南山院士创作了抗疫主题面塑,来自山海经的妖兽背景上写着“退、散”,穿着白色制服的钟院士巍然立于前端,传统元素和最契合时代的社会话题,在他的出色创意中得以交融。

  在创作的同时,郎佳子彧也在不断思考非遗在当下如何传承的问题。对他而言,既有非遗传承的责任,但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让他从始至终坚持并不断尝试新的表达。

  入驻社交平台,录制短视频,在电影、节日、时尚品中寻找创作灵感……郎佳子彧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拉近民间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呈现传统中有趣的一面,传递自己“传统就是潮流”的信念。

  初识雁鸿,是19年的8月,B站一则以易拉罐制作京剧凤冠的手艺视频。点进她的B站页面,3000颗坚果壳做黄金盔甲、68个易拉罐仿制苗族全套头饰、耗时两个月用花丝镶嵌仿制霸王别姬虞姬如意冠,所有常人想不到的创意、不敢想的创作,在手工匠人雁鸿手里全都成了真。

  她自学手工创作古风妆饰,因精湛的手艺和大胆的创意,受到了70万+粉丝的喜爱,还登上了米兰时装周的舞台、受邀到英国牛津大学演讲。

  其实,学医五年、又在医院做护士才是雁鸿真实的身份。但自己并不是真心喜欢,于是,工作几年后便学了化妆和造型,成了一名婚礼化妆师。在此期间常自己动手做一些中式的传统头饰,她渐渐爱上了手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利用所有空余时间钻研古风头饰制作。

  一路摸索下来,雁鸿用平凡的材料把87版《红楼梦》、《霸王别姬》《清平乐》、《甄嬛传》等影视剧里的繁复珠冠簪环,都一一复刻出来,在B站逐渐走红。惊艳的古装头饰,极尽繁复与雕琢,一顶珠冠的完成,可能要耗费近百个小时,考验审美的同时,更考验耐心。

  有了经验之后,雁鸿不再满足于模仿和复刻,开始自主设计,最惊艳的莫过于她做的山海经系列妆饰。她发挥大胆的想象,将《山海经》中描写的奇灵异兽,转化演绎为妆造的灵感。

  神秘华贵的西王母、温柔灵动的形似白鹿的夫诸、云游四海的人身龙首神、凶猛的青牛般的犀渠、形似乌鸦白喙赤足的精卫……都被她打造成奇幻绝美的头饰,再搭配唯美优雅的妆容服饰,仿佛那些灵兽又变幻成了一个个仙子,惊艳四方。

  这些独树一帜的作品,吸引了参加米兰时装周的设计师的目光。雁鸿将自己的头饰与时装结合,完成了11件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本地特有布料材质,在米兰时装周的秀台上惊艳了所有人。

  尽管小有成就,雁鸿仍渴望学习最精湛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她拜四川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为师,潜心学习非遗工艺——花丝镶嵌,一年学成,并完成了第一个用银花丝和真宝石制作的花丝镶嵌头冠。现在,她正在尝试把花丝镶嵌的技艺,应用到自己的手工创作中。

  最传统的工艺,与最前沿的时尚之间的距离,也没那么远。一份笃定的热爱,一种大胆的创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这两者的距离,诚如雁鸿这般。

  福建莆田,以木雕出名,这里的人大多数都在做着与木雕相关的工作。卢正义也不例外,以前是一位雕刻师,做的大多是些佛像、关公、菩萨等形象的传统雕刻。后来,随着木雕市场的需求量比以往少了很多,他选择了退休养老,享受自己的闲暇时光。

  而阿伟是一名摄影师,曾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些木雕艺人的视频,总把手艺人塑造成一种穷酸困苦的形象,他很想做些什么,“中国的传统手艺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博眼球”。他找到了已年过七旬的卢正义,带来动漫图片和模型手办给他看,希望能做出一些与传统木雕不同的形象。卢正义觉得新鲜,接受了挑战。

  之后,阿伟提供创意和拍摄,卢正义负责雕刻,炮姐、银时、皮卡丘、兵长利威尔、钢铁侠等受欢迎的角色,都能被他从木头里“取出”。传统木雕手艺与年轻二次元文化的新颖碰撞,吸引了不少B站网友的关注,仅仅128天,关注他们的粉丝就上了百万,现在粉丝数已达到了两百多万。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爱上了他的木雕手办,甚至有了学习木雕的动力,纷纷留言想拜师。

  卢爷爷,称自己为“一个年方二十有七的年轻木匠”,也因此被阿伟和粉丝们亲切地叫做“小卢”。每每视频结尾,“小卢”总不忘来上这样一句:“我叫卢正义,一个年轻的木匠,你的每一个点赞和关注,都是对中华传统手艺的传播和认可。”

  当老手艺人有了一颗年轻的心,也赋予了木雕一个年轻的生命。他们不仅让非遗手工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通过视频播撒出千万颗希望的种子。

  没有过时的手艺,只有过时的(不适用的)使用场景。就如同有人讲,手艺也许会老,但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于此中,人的感知、思想、行动便能保持永远的鲜活。

  如今,有了郎佳子彧、雁鸿、阿伟这些年轻人的尝试和探索,非遗也能重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有趣的“潮玩”。而这,又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说明了:传承的意义,不仅在于留存传统,也要寻求与当下生活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