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件清代四川传统木雕造像精品 感触古人的精神世界

发表时间: 2024-03-26 来源:贝博官方BB艾弗森

  于成都博物馆负一楼三号临展厅正式对观众免费敞开。据悉,本次展览将继续至9月,期间免费向大众敞开。

  说起木雕造像,人们或许并不像对敦煌莫高窟、安岳石窟、大足石刻相同了解。事实上,许多木雕体裁在石窟中也能看到,可见木雕与石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根由。从清代开端,木雕以其轻盈的原料和体积,让大众们可以将先祖请进祠堂、家中供奉,逐步在四川区域盛行。木雕造像多了一丝温暖的人间烟火气味,承载着大众对美好日子的神往与期冀,是千百年沉积的文明传统,也是日日夜夜一岁一年从日子中沉积下来的民间工艺。

  四川清代木雕体裁杂乱,数目很多,“和而不同——成都博物收藏清代四川区域木雕造像展”既是初次对其进行的全面整理,也是成都博物馆初次悉数选用收藏文物策划的原创性展览。

  展览初次经过116件成都博物馆收藏精品全面整理了四川区域的传统木雕造像。展品主题触及释教造像、道教造像以及先人像等,一尊尊精巧的木雕,不只展示了造像艺术之美,更反响了古人的文明崇奉和精神世界。

  此次展览特邀历史背景和文明类青年作家萧易作为策展人,与成都博物馆的策展团队一起策划,以文明的视角对收藏历史文物进行解读。展开当日下午,成都博物馆特别约请萧易带领部分观众进行现场解说,全面释读展览,一览蜀中“百仙”。

  据萧易介绍,本次展览由三个章节组成,别离是以宗族先人像为中心的“所思在远道”,以道教神仙为主角的“蜀地多神仙”,及反映释教文明盛行的“户户拜观音”。

  咱们发现,清代四川的木雕,道教造像占了巨大大都,像太上老君、关帝、财神、药王等等。东汉末年,张道陵在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这被视为道教的发源,张道陵在四川创建“二十四治”,即24个传教点,绝大部分都在四川境内。唐宋时期,四川道教石窟的数目很多,像仁寿坛神岩,丹棱龙鹄山,大足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等,像大足的石门山,宋代比如玉皇大帝、三皇的造像,都可谓我国道教造像的绝品。

  时至清代,石窟造像业已式微,木雕以细巧的体积、便利的雕琢,逐步成了四川造像的干流,寻常大众的请回祠堂、堂屋供奉,朝夕相处,顶礼膜拜,也多了一丝温暖的人间烟火气味。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27尊观音造像,南海观音、送子观音、牛王观音……件件不同,面相或庄重或慈善,衣纹或精巧或细腻,哪怕是历经韶光风霜,崎岖间也依稀可见刀工精深。

  我国有句俗话,“家家念弥陀,户户拜观音”,显示出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崇奉的盛行。清代四川木雕佛像,数目最多的就是观音像。观音造像眉如小月,眼似双星,身材修长,预展时被观众赞赏为“东方维纳斯”。而怀有幼子的送子观音,好像少了一些居高临下的崇高,多了一份慈祥与温情,常常成为女人倾吐心思的菩萨。

  莲花座上的佛陀造像面庞寂静,似乎拈花一笑梵音即起。“家家念弥陀”,佛陀也是清代木雕造像的常见主题,那时候大众们常常口念弥陀,以此来感谢神灵,静心修身。

  四川是道教发源地,东汉年间张道陵在蜀中创建二十四治(即二十四个传教点),绝大部分都在四川。唐宋年间,蜀中道徒很多,宫苑树立,以道教神仙为原型的石窟也大为盛行。

  时至清代,道教逐步在庙堂失势,转而走向了民间。关羽、孙思邈等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也跟着道教的世俗化,阅历“从俗人到神仙”的神化进程,被归入道教神仙系统,成为关帝、药王,接受民众愿望,享用香火供奉。道教的谱系也发生了许多改变,比如财神、药王、关公、土地等逐步盛行,道教与老大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起来。

  在这其间,若论及最家喻户晓的道教神灵,关帝或许见义勇为。关羽这位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因其忠勇被一步步神化,清代更是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尊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关羽由一位大名鼎鼎的武将逐步走上了神坛,成为“勇武”“忠义”的化身,其神化之路恰是中华民间传统文明中人神联系的典型。

  “和而不同”中的关帝造像,威严庄严,抚膝拈须。除了关帝以外,道教鼻祖太上老君、掌管文运功名的文昌帝君、威武赫赫的真武大帝、掌管财气的财神等亦有绘声绘色的造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