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守演员”·“非遗”传精力⑤丨淮阴根雕技艺非遗传承人徐玉龙:化腐朽为神奇 叫枯木再逢春

发表时间: 2024-01-07 来源:新闻中心

  七分天然,三分人工。在喧嚣的都市,遍寻几分野趣,凭仗一手绝技,化腐朽为神奇,叫枯木再逢春,正是中国传统雕琢艺术“根雕”的共同魅力。第五期《运河“守演员”·“非遗”传精力》,一同走进淮阴根雕技艺非遗传承人徐玉龙根雕技艺中的“大千国际”。

  “人生是一个微雕的进程,而刻刀就握在自己手中。”杨绛先生的话,徐玉龙应该很有感受吧!身患腿疾,却练就一双巧手,将河滨枯木,变为根雕精品,他化腐朽为神奇,也让人生变得春意盎然。

  立冬往后,气温骤降,黄河东路上,徐大五金店门可罗雀。店东徐玉龙却不急不躁,手里摩挲着一个树根,上下翻转,细心打量。对他来说,开五金店是生计,雕琢树根才是日子。

  徐玉龙的人生起点并不顺利,1967年,年仅3岁便身患疾病,导致腿部残疾。不幸的幼年,却因木头洒满阳光。“父亲和爷爷都是木匠,从小跟在他们后边,做工剩余的林林总总木块是我最好的玩具。

  从小潜移默化、与木相伴,徐玉龙逐渐练出了一双巧手。1992年,回家路上,他在河滨偶尔发现了一个树根,“小东西不大,但造型独特,我其时就手痒了!”回家后,徐玉龙拿起刻刀,一番打磨,一个小鸟造型便绘声绘色。“还真像,你这手工能够啊!”家人的称誉,让徐玉龙成就感满满。

  运河滨、水塘旁、山林间,尔后的许多年,总能看见一个年轻人寻找树根的身影。“那时候交通不便,我就骑着自行车处处找,最远的一次,跑到了盱眙。”徐玉龙说,在根雕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决不能毁林求根,所以,好的树根可遇不可求,有必要广撒网,不放过每一个当地。多年孜孜以求,徐玉龙搜集了上千个树根,足足摆满了4间地下室,“这些可都是我的宝物,要根据造型,细心揣摩,可不能糟蹋。”

  “七分天然,三分人工。”徐玉龙说,根雕是一门顺从其美的手工,大天然给什么形状,就做什么形状,人工仅仅辅佐,不能逆势而为、炫技取巧。因而,根雕技艺的魂灵是开掘天然之美,观其形、取其意、显其神,才能让著作绘声绘色。为练就火眼金睛,徐玉龙有一独门诀窍——观看《动物国际》。“电视里,动物神态生动,花鸟鱼虫各异,是很好的创造参照。”

  几十年如一日,徐玉龙勤学苦练,技艺不断精进。寻常人眼中一文不值的树根,他总能看出特有价值。构思、修剪、抛光、上漆……多年来,近300个树根在徐玉龙手中“枯木逢春”,成为艺术精品。2018年,他创造的《行者》,依托枯木原貌,将孙悟空的形象刻画得绘声绘色,获2020年全市非遗构思著作大赛优异构思奖。几年前,一商人垂青徐玉龙一个根雕著作,当场出价5万元收买,却被他婉拒。“我做根雕,是喜好,不是为了挣钱,卖给不明白的人,我疼爱!”徐玉龙说,自己有个希望,等著作堆集足够了,举行个人根雕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根雕技艺,赏识根雕魅力。

  2020年,徐玉龙当选淮阴区第一批“淮乡人才”;2022年,淮阴根雕技艺被正式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前,那个爱玩木头的少年,现在,已生长为根雕技艺非遗传人。一斧一凿,雕琢了年月;一木一景,冷艳了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