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雕为媒 木作匠心 二十余年致力传承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 2024-04-20 来源:新闻中心

  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3日电题:以雕为媒 木作匠心 二十余年致力传承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

  姚国安出生在皖南旌德县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就对村落里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青石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那栩栩如生的木雕情有独钟,奶奶木床上的一块戏曲人物木雕花板更是让他爱不释手。从小喜欢书画的他,便暗下决心此生都要与其相伴。高中毕业后,因兴趣爱好,他学过油漆工,在乡文化站工作过,后来从事广告设计,并经营一家广告设计公司,一路走来,都念念不忘木雕。特别是从事装饰广告设计后,他走南闯北,接触到更多稀奇精美的木雕,看着一块块历史遗物、文化瑰宝无人管理,遭受风雨侵蚀,使他坚定了念头,尽可能多的收藏木雕,把这些宝贝守护好,自此,踏上了木雕收藏之路。

  20多年间,他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行程10万多公里,花费1000多万,收藏散落民间的精品古木雕4000余件。漫漫收藏路,坎坷又艰辛。有时,得到一个信息,便驱车几千里,但失望而归。有时,为能收藏一个精品,三顾茅庐却都吃了闭门羹。有时,为了节约开支,一日三餐都是馒头充饥。最为困难的就是金钱上的压力,为了收藏,姚国安花完了家里所有积蓄,不惜转让了苦心经营、运作红火的广告公司。买回的木雕大都破损残缺、风化变形,他便动员家人和自己一起清洗修复,自己没办法完成的就请木工大师修补修复,仅制作边框和维修就花费了几十万元。

  姚国安回忆起收藏之路的艰辛,他总是说“尽管花光银子、饿坏肚子、磨破嘴皮、跑破了鞋,当看到这些木雕在我这熠熠生辉,这一切都是值得”。也有人质疑他,只为热爱,从未考虑木雕升值盈利?姚国安坚定地回答,“我收藏的初心就为了保护传承民间传统文化,一块木雕我都坚决不会卖”。

  “木雕是承载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收藏而不研究,只是保管员而已。”20多年来,姚国安每收藏一块木雕,他都要潜心钻研,夜以继日地查阅书籍、上网查询,有时遇到难解,他会带着木雕驱车千里向一些专家学者请教。

  方寸之间彰显丰富内涵。木雕承载了一个阶段的历史变化,能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还与地方风俗息息相关。《四知拒金》《游子吟》《卧冰求鲤》等许多典故在姚国安珍藏的木雕中都能找到。他珍藏的一对《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雕板,为建筑构件中的“雀替”(又称“插脚”)。左雕板再现了岳母教导少儿时期的岳飞读书学习的场景,右雕板展现了岳飞双膝跪地请母下针刺字的动人场景。姚国安介绍,“图雕中有个细节,岳母下针刺字时,岳飞跪地面向八仙桌双手作揖,八仙桌上摆放着的点燃香火的香炉及油灯,暗喻即使自己油尽灯枯也会终身精忠报国”。

  木雕是“活”在木头上的艺术,尺长之地承载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多年来,姚国安深入挖掘研究每件木雕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既有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也有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还有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更有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等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整理编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褒廉洁”等故事文字近5万字。

  除了木雕收藏者、研究者,姚国安更立志作一名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播者。2018年,经安徽省文物局批准,姚国安自费建成了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设置“以美为魂、以创为源、以家为本、以精为贵、以文载道”五大主题展区,门类齐全的木雕馆藏,蕴含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通俗易通的精彩讲解,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专家学者也都前来参观调研。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木雕及背后蕴藏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他加入宣城市文明使者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义务宣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5年来,他义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青少年、学生义务讲解1500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3000多小时,受众超5万人次。央视、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进行报道。他还积极运用网络媒体传播文化,以“朱子家训、格言联璧、圣谕家规、二十四孝、勤政惠民”等为主要内容,制作发布短视频47期,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浏览、点赞量达10万人次。

  随着姚国安和木雕馆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许多地方都想邀请他加盟落户开馆创收,面对丰厚的报酬和诱人的条件,他丝毫不为所动。“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灵魂,我收藏的目的是为了守护民间传统文化,我的使命就是要把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好。”姚国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