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山古村落故事……

    发表时间: 2024-03-24 来源:小青瓦

产品说明

  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阴历五月二十三,2021年7月10日~2023年7月10日17路淄井班次2周岁生日快乐!祝福淄井村越来越好。

  《王氏族谱》载:“鼻祖逸泰,于明洪武年间,自直隶枣强迁居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孝妇乡淄井,遂久居焉。”据此,明初(1386年)已有此村。该村清康熙年间碑碣,载村名亦为“淄井”。相传,该村初建时水源缺少,村众挖井得水,故命村名为“治井”。后又因淄水流经村南,遂取水丰人茂、源源不绝之义,将“治井”之“治”,改为淄水之“淄”,成为“淄井”。

  相传建村时水源奇缺,乡民挖井而得水,故以“治井”为村名。由于淄水流经村南金牛山前,遂取水丰人茂,源源不绝之义,后来将治井之“治”改为淄水之“淄”,村名便成为“淄井”。淄井村由北庄、东庄、南庄(又叫西庄)三个自然村组成。

  北庄以王姓居多,王氏自明洪武初年自直隶枣强迁来。北庄原有的几处清末民初的四合院,现根本无缺,大门、影壁多为砖石结构。村内有一条清同治年间(当年的筑路碑保存尚好)建造的一百余米长的青石板路,是通往西北邻村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为了改进村内交通状况,有些路段已修成水泥路面。

  南庄寓居着白、张二姓,张氏宗族于清朝初年自博山城里迁居至此,白姓则于康熙年间由淄川蓼坞迁来。该村属涣散型居民点,跟着社会的开展,旧房逐渐创新,村庄规模也渐渐变得大。南庄有几处清末时建造的四合院保存得比较无缺。房子为砖石结构,每个院子都有两个大门,修建古拙高雅,造型严肃大方,门楣上有砖雕,影壁墙也规划得十分精巧。庄南原有明代国槐一株,树高约十五米,树干直径一米多,惋惜在20世纪50年代时采伐做了课桌凳。树下原有清初关帝庙一座,现已改为民居。

  东庄以于姓居多,庄内原有几处清代修建,其间有一个咸丰年间建造的大门楼,很美。村东北方文昌阁是清朝末年所建,尊下是通往北博山、盆泉的交通要道。时阁子的上部修建被撤除,现仅剩根底。阁上原有石匾一方,上雕“青山耸翠”四字,阁门被撤除今后,这方石雕有幸被存下来,现垒在乡民住所的后墙上。在东庄现存有清末所建的楼座一处,长10米、宽5米、高3米,石拱顶。原规划两层,后因其家业式微,仅建一层,现保存无缺。

  淄井村曩昔水源奇缺,故外村称其为“干庄”。为处理人畜用水,乡民只好挖池蓄水。土层厚的当地挖到深约三米,便会用三合土(石灰、沙、土)碾成泥抹池壁,巩固耐久,至今全村保存无缺的蓄水池有三十多处,有的尽管建于清代,但至今还能运用。

  在淄井村的东北方向有一列山头,称作葫芦棚,又叫葫芦山。山的东面隔着篓子峪与博山镇洪山口村的南山接壤,南面与大东顶相望。主峰西门顶,海拔551米。传说,有一仙人在东海岸边发现一株葫芦,见其秧蔓十分旺盛,十分猎奇,便顺着秧蔓寻觅葫芦地点。当寻至西门顶时,发现有一葫芦硕大无朋,特别快乐,待仔仔细细地调查时却发现葫芦现已裂开一条大缝。仙人对此十分绝望,便顺手将葫芦掰为两半,每半便成了一瓢,两瓢之间成为一峪,名曰“瓢峪”。葫芦瓤被摔向“瓢峪”以西, 构成两座小山,这便有了“大团山”“小团山”。“瓢峪”上方的山脊就成了棚架,人们为它取名“葫芦棚”。

  葫芦棚总面积约四平方公里,西北为西门顶,西南为大筲顶,东南为猫头山,中心平整,构成一片凹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有可耕地近百亩,土地肥美,有利于播种。明末清初,为避战乱,又便于耕耘,淄井村中有七户人家迁居于此,自耕自种,自给自足。听说,有王、张、宋三姓,故而有葫芦棚上三家人家之说。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葫芦棚上寓居的人们连续迁到了淄井村或外地,完毕了葫芦棚上有人寓居的前史。葫芦棚上的旧村落,其修建多为乱石砌成,仅有一处其前墙基座为料石砌成,但现已崩塌殆尽。村有院子遗址四处,其间最大的一处为四合院,大门设在东南角,院内有石磨两盘,储水井一口。大门外有大石槽一个,槽邦已被损坏。石槽旁有一石窟,深约五米,下面无水。门西南处有一碾棚,只留墙基,碾盘、碾砣均在,碾砣仍润滑如洗。

  西门顶东侧山口,有一山神庙,庙为石砌券顶,原来上覆陶瓦,现已掉落,只露灰石,长满蒿草、山榆。庙墙由料石砌成,四角青砖墀头,两山墙挡潲已塌落。庙西山墙嵌一方形石碑,上镌“重修山神庙碑记”,内容已斑斓难辨,落款年号为“乾隆二年五月十五日立”。庙门厦檐,由三块料石砌成,基台东、西各立一块,上覆一块雕有瓦垄。庙前有一长方形青石供桌,基座一边崩塌,供桌斜躺于地。供桌东侧有一国槐。树骨干已构成树洞,深约半米,直径尺半许,中心迂腐。骨干南、北两头各发一枝,碗口粗细,长势旺盛。庙旁翠柏荫翳,来此者常于此歇息纳凉。

  由山神庙向南下行,约50米处有一石隙,石隙东西走向,长10余米,宽2米左右。石隙中潭水明澈。由石隙东口沿二十多级石阶下行,可进内取水,是原山上居民日常用水汲水之处。

  葫芦棚上植被很好,四季常青,风景优美,空气新鲜。在西门顶岭脊上有一道石墙,当地的人叫它“遮断线米,由西门顶岭脊向西延伸至中石村大团山,约1500 米;由西门顶延伸至大筲顶,约500米。葫芦棚旧村落东面为篓子峪,西为大筲峪。葫芦棚“两峪” “三山”,中心平整,地形共同,植被丰茂。


相关产品